3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举动计划。计划指出,要大力展开清洁动力,最大极限开发使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动力,坚持会集开发与分布式并举,活跃推动海上风电开发;大力展开水电,加速推动西南水电开发;安全高效推动滨海核电建造。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争辩上宣告,我国将采取愈加有力的方针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到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完成碳中和。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大志峰会进步一步宣告,到2030年,我国单位国内出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动力占一次动力消费比重将到达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到达12亿千瓦以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方针,是党中央做出的严重战略决策,不只是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方针,更是一个经济社会展开的战略方针,体现了我国未来展开的价值方向,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展开格式含义深远严重,是一项严重的政治使命。
国家电网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们深入认识到,完成“碳达峰、碳中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巨大实践,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显示了大国担任;是推动我国从工业文明迈入生态文明的重要改变,符合人类社会展开规律,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展开动力转换的重要引擎,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会聚起可继续展开的强大合力;是保证国家动力安全的重要行动,大幅下降油气对外依存度,进步我国动力安全保证才能。我们强烈感受到,完成“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杂乱艰巨的体系工程,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一是我国完成“碳中和”时间紧难度大。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已经达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50-70年过渡期;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30%左右,超过美国、欧盟、日本的总和,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时间,有必要支付艰苦努力。二是统筹碳减排和经济社会展开要求高。欧美首要国家已完成工业化,经济增加与碳排放脱钩;我国尚处于工业化阶段,动力电力需求还将继续攀升,经济展开与碳排放仍存在强耦合关系,有必要探索一条经济继续稳定增加情况下,既要保证动力电力安全牢靠供应,又能完成碳减排的务实途径。三是动力电力范畴使命重。完成“碳中和”的中心是控制碳排放。动力燃烧是我国首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占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8%左右,电力职业排放约占动力职业排放的41%,减排使命很重。动力消费达峰后,跟着电气化水平进步,电力需求仍将继续增加,电力职业不只要接受交通、修建、工业等范畴转移的动力消耗和排放,还要对存量化石动力电源进行清洁代替,有必要作出更大的贡献。四是电网企业责任大。推动动力清洁低碳转型,要害是加速展开非化石动力,特别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动力。我国95%左右的非化石动力首要经过转化为电能加以使用。电网连接电力出产和消费,是重要的网络渠道,是动力转型的中心环节,是电力体系碳减排的中心枢纽,既要保证新动力大规模开发和高效使用,又要满足经济社会展开的用电需求。电网企业面临保安全、保供应、降成本的巨大压力,一起自身节能减排使命深重。公司要勇于担任、知难而进,在碳减排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重复深入研究,提出了动力电力执行“碳达峰、碳中和”的施行途径。动力范畴碳排放总量大,是完成碳减排方针的要害,电力体系碳减排是动力职业碳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碳达峰”是根底前提,“碳中和”是最终方针。要坚持体系观念、树立渠道思想、加强科技创新、发挥市场作用,政府、社会和动力企业多方共同努力,源网荷储各环节共同发力,以保证电力体系安全运行、保证动力电力牢靠供应、保证电力职业可继续展开为根底,加速推动动力供应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动力消费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
在动力供应侧,构建多元化清洁动力供应体系。一是大力展开清洁动力,最大极限开发使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动力,坚持会集开发与分布式并举,活跃推动海上风电开发;大力展开水电,加速推动西南水电开发;安全高效推动滨海核电建造。二是加速煤电灵活性改造,优化煤电功用定位,科学设定煤电达峰方针。煤电充分发挥保供作用,更多承当体系调理功用,由电量供应主体向电力供应主体改变,进步电力体系应急备用和调峰才能。三是加强体系调理才能建造,大力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和调峰气电建造,推广应用大规模储能装置,进步体系调理才能。四是加速动力技能创新,进步新动力发电机组涉网性能,加速光热发电技能推广应用。推动大容量高电压风电机组、光伏逆变器创新突破,加速大容量、高密度、高安全、低成本储能装置研制。推动氢能使用,碳捕集、使用和封存等技能研制,加速C02资源再使用。估计2025、2030年,非化石动力占一次动力消费比重将到达20%、25%左右。
在动力消费侧,全面推动电气化和节能提效。一是强化能耗双控,坚持节能优先,把节能目标归入生态文明、绿色展开等绩效评价体系,合理控制动力消费总量,要点控制化石动力消费。二是加强能效办理,加速冶金、化工等高耗能职业用能转型,进步修建节能标准。以电为中心,推动风光水火储多能交融互补、电气冷热多元聚合互动,进步整体能效。三是加速电能代替,支撑“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加速工业、修建、交通等要点职业电能代替,继续推动乡村电气化,推动电制氢技能应用。四是发掘需求侧呼应潜力,构建可中止、可调理多元负荷资源,完善相关方针和价格机制,引导各类电力市场主体发掘调峰资源,主动参与需求呼应。估计2025、2030年,电能占终端动力消费比重将到达30%、35%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动力电力转型取得显著成果。在此根底上,加速构建动力电力绿色供应体系,继续进步非化石动力消费比重,稳步进步动力使用功率,加速推动科技进步,动力电力有望提前完成“碳达峰”。加速清洁动力代替化石动力,削减化石动力消费总量,展开大规模疆土美化举动,全面进步生态体系碳汇才能,经过碳捕集、使用和封存技能,动力电力有望尽早完成“碳中和”。